張記品牌隸屬于咸陽張記餐飲有限公司,法人代表是張兆新,發(fā)源地在陜西,創(chuàng)立于2001-10-18,主營行業(yè)餐飲行業(yè)、小吃。
張記餛飩于1918年開業(yè),因皮薄、湯香、餡鮮而受到古城百姓的青睞。
縱觀咸陽名小吃,有的起源于烽火,傳遍后人;有的來自民間,進入宮廷;有的是東西南北大融會。經過繼承、融合和發(fā)展,形成了地方特色和風味,每一件珍寶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,既隱藏著美麗的故事,又包含著哭泣的痛苦。咸陽張記餛飩就是其中之一。最后,咸陽張記餛飩被商務部批準為中國老字號企業(yè)。
咸陽市新興路是著名小吃的聚集地。寬敞的大道干凈整潔。兩側的高層建筑宏偉現(xiàn)代。在這條街的東側,有一家著名的小吃店張吉餐飲公司,名字不時尚,但非常搶眼。不管哪家公司不是公司,這里的人只叫張吉餛飩店。知道內幕的人都知道,張家為這個品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。
其創(chuàng)始人張廣賜,山東滕州人,1918年在濟南府開店賣餛飩。1937年七七事件發(fā)生后,賜關店離開山東戰(zhàn)爭。為了謀生,兒子張連升離開家鄉(xiāng),獨自來到咸陽,在東明街經營餛飩。先擺攤,再開店,生意一路走紅。沒想到,1939年6月13日,日寇扔下一顆炸彈,店鋪揭頂,大腿被炸傷。張連升傷勢稍好,并在北大街掛上了張記餛飩館的招牌。多年來,張記餛飩因皮薄、湯香、餡鮮而受到古城百姓的青睞。1956年發(fā)展公私合營,張記餛飩館品牌被北街第三合作食堂所取代。面團餡的餛飩雖然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,但注重色彩和口味的食客卻不買賬,生意蕭條。端碗賣餛飩的員工幾乎失去了工作。無奈之下,張記的牌子又打出來了。品牌變了,后來卻惹出了殺人之禍。文革開始時,張連升以復辟罪掛牌,站板凳,逼著寫檢查。他斗大的字不知一升,挨批可以,就是檢查寫不出來。死牛頂墻的人不能屈求伸,在寫與不寫的僵局中,一頭栽倒,告別了苦心經營的餛飩館。慘淡中,妻子閆清芝撐起門面。
改革開放后,張記的生意日益繁榮。后來長子張兆新棄政從商,闖出了一番天地。在商業(yè)領域有積蓄,老太太支持兒子的發(fā)展。出乎意料的是,有一天,歹徒入室,嚴老夫人死亡。張記餛飩館在風雨中飄帶血的品牌記錄著中華民族的屈辱,記錄著個體戶致富的悲哀。張兆新終于沒有倒下,成為了第三代領袖。目前,張吉餐飲公司店面已達2300多平方米。餛飩仍是主要品牌,食客眾多,享有盛譽。國家內貿部和陜西省商務聯(lián)合會先后授予陜西中國老字號企業(yè)和陜西商業(yè)名牌商品稱號。
20世紀50年代末,張吉餛飩的張吉餛飩出現(xiàn)了。他們做的餛飩皮薄餡,肉多而不膩,味道鮮美,湯濃而不渾,冬菜、紫菜、蝦皮等輔料齊全。經過幾十年的艱辛,2003年被中國快餐委員會評為中國快餐品牌企業(yè)。1994年,張吉餛飩還被認定為中國老字號,并頒發(fā)了銅匾。